战绩又创新高,谁还在剁手618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创
燃财经出品
作者
冯晓亭陶淘曹杨孔月昕
谢中秀张琳马舒叶
编辑
曹杨
一年一度的“”年中大促,落下帷幕。
6月19日凌晨,京东公布了今年累计下单金额。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18日晚23:59,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超亿元,去年同期为亿元。
截至燃财经发稿,阿里尚未公布战报。但业内人士猜测,战报不会低于去年。
“不是说好的不买吗?又创新高了?”看到京东的最新战报,阿狸表示惊叹。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今年“”,他要理性消费,各大平台不明就里的促销规划是劝退他的重要原因。
“像京东,就算都是自营商品,也并不都是参与满-50元的促销。太复杂,我果断放弃了。”阿狸是一位购物节重度消费者,在明确了自己需要购买的商品和了解了京东和天猫两大电商平台的满减活动后,果断放弃了京东。
如阿狸所言。今年的“”,各大平台依然使出了浑身解数。
和去年一样,今年的“”大促活动同样从5月中下旬便开启了预热,原本一天的促销活动硬是拉长为一场“跨月”消费。
为了提高战绩,各大平台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如参与大促的天猫和京东这两大头部电商平台,不仅仅是“跨月”活动,更是将一次活动按时间段拆分为了三场,甚至结束也不以“6月18日”为节点,还有“尾声”、“返场”和“续售期”。
然而,尽管电商平台为拉动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不断添火加柴,但在疫情、“消费降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消费者对购物节的热情看上去似乎在减退。
除此之外,相较于大促伊始的降价,如今的购物节更像是一场数字游戏,拼的是消费者如何在满减、折扣、预付等多重叠加的活动中,进行组合搭配完成商品更为低价的交易。这让消费者纷纷表示“大促还是那个算不明白也看不懂的大促”。
但尽管吐槽,消费者依然没有停下“买买买”的步伐。阿狸就在其他平台下了不少订单,“我只是放弃了京东这个平台,但却没有放弃在‘’买买买。”
和阿狸一样,一边抱怨着促销规则负责,却又一边对“买买买”欲罢不能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原本想着没什么好买的,结果这半个月陆陆续续在三四个电商平台下了好几十个订单。进入6月就开始天天收快递,现在还有十几个快递在路上。”95后周周笑称,自己终究逃不过大促的魔力,“每次都说不买,次次又疯狂下单。”
本期小酒馆,我们和几位在“”大促期间疯狂为平台数据“上分”的小伙伴聊了聊他们的购物经历。他们中,有在电商平台迷上买黄金的00后;有解封后陷入疯狂购物状态的上海朋友;有花近万元升级露营装备的弄潮儿;也有一出手便囤了几百粒咖啡的朋友;更有打着“消费降级”旗号,却不知不觉下了几十单的“羊毛党”……
“剁手”固然一时爽,但“吃土”也会无尽期。“买买买”的同时,切记理性消费是王道。
露营“内卷”,我花近万元升级装备
菲菲丨33岁管理人员
这个“”,我淘宝、京东、抖音的购物订单几乎都被露营装备占据,加上在线下购买的装备,花去了近万元。
我和老公从年左右开始露营。但当时的露营比较简单,找个山青水秀、平坦开阔的地方,展开我们简单的帐篷,用家里带的锅碗瓢盆做点东西吃。身处天地间、感受山风树影、体味大自然,这就是我们露营的乐趣。
但这两年,或许因为能休闲放松的地方不多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露营阵营。一方面,这是件好事,因为更多人分享这一爱好,我们也多了很多同好,可以约着一起出去玩。但另一方面,露营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卷”。
尤其是从年下半年开始,大家开始有意无意比拼露营装备,各种“搬家式露营”、“野奢”盛行。在网上关于露营的内容都是各种精美的帐篷、高贵的餐具,甚至高级的野餐桌、漂亮露营灯……
我一开始并没有为之所动。但今年四五月份,我们一家人和几个朋友出去露营,好几次我朋友都说,“你们的装备怎么那么简陋”、“你看看别人家的帐篷”……。
在一次、两次、三次被“dis”之后,我们也被迫“卷起来了”。
回到家,我和我老公就开始商量升级装备,并趁着“”,将我们的帐篷、睡垫、锅碗瓢盆、露营车全升级了,几十个订单花了我大概好几千元。令我无语的是,前几天,我老公还要求我买了一个近千元的广场舞音响,说之前两三百元的麦克风不好用。而这几天,还在催我买投影仪,大几千元等着我去付。
可以说,这次升级之后,除了我们装露营装备的车没升级,其他关于露营的东西都已经升级完毕。
图/菲菲的部分订单
来源/菲菲提供
不过,尽管我们有了全套最新的露营装备,但我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兴。
露营这些年我们的装备也迭代过几次,但我升级的理念是帐篷之类的不易消耗、可以较长时间使用的,就买性价比高的。而其他野外制炊用具,因为使用频率不高、还很容易损坏或更新换代,所以拿家里的就够用了。以至于我们的装备一直都处在刚好够用的状态。
诚然,一些露营装备的升级确实能带来更好的露营体验,比如睡垫,至少会睡得更舒服。但一些使用频率不高的装备确实没必要,因为大多数时候都放在后备箱。
但人如漂萍,当环境“卷”起来了,我们也只能被迫跟着“卷”。
消费降级不减量,轻轻松松几十单
木木
27岁公司职员
要不是信息流广告的“轰炸”,我险些忘了“”大促的存在。
“双11”、“”、“好物节”……各平台“造节”的能力消费者早已知晓,再加上各平台主播时不时推出的“全平台最低价”等促销活动,往往是东西还没等到“缺”的时候就已经囤好了新的一批。
看着去年“双11”囤的洗发水和面膜还有一堆没用完,我决定今年“”就不参与了,还能省点钱。
但我万万没想到,我之前购物加入的“羊毛群”,在刚进入6月就变得异常活跃。群主不间断在群里发一些“羊毛作业”,在商家和平台的满减等优惠基础上,再补发一些独家优惠券,到手价格可以说是一低再低。
“完美日记唇釉12.9元一支”、“八喜冰激凌一杯不到4元”……在各种“神价”、“漏洞”和“史低价”等词语的刺激和官方旗舰店发货的引诱下,我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启了“买买买”。毕竟,没有哪个女生会嫌口红多,蜜桃乌龙色来一支,玫瑰桃金也想要……不知不觉购物车里就加购了七八支。
图/木木订单和羊毛群(左、右)
来源/木木提供
看这个也省钱,看那个也不贵,开启购物模式的我一发不可收拾,一天下来“待收货”那里显示我有将近60个快递,洗发水和面膜也赫然在列。
我大概算了一下,前后一共花了大概元,消费总额与往年“”基本持平,不同的是,以往是因为“真需求”,今年纯为“捡便宜”。
原本是为了省钱,结果钱一分没省,大概率还会收获一堆闲置物品。目前针对部分还没收到的快递,我已经开始着手“分流”了,改了一部分日用品的地址到父母家。其他的等收到货再做打算,如果实在用不上就只能挂闲鱼卖了。
为了“猫主子”花了数千元
还专门买了个冰柜
麻团
27岁编辑
一直以来,我都是“双11”、“双12”和“”等大促的“重度用户”。即使没有刚需品要买,我也会在大促期间囤大量的生活用品,如纸巾、生鲜食品等。
但今年以来,因为疫情快递无法发货、送不进小区等影响,我网购的频次大大降低,整个人进入了“消费降级”阶段。再加上去年囤的纸巾等必需品都还剩一大堆,因此今年“”我本来不仅不打算参与,还跟朋友吐槽,“5月21号就开始搞促销,疯了吧?”
但万万没想到,我很快就被自己“打脸”了。5月底,在“毛孩子家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shouwang.com/xfyzl/15421.html